这个问题,女儿几岁可生,我看着身边酣睡的女儿,她才八岁,脸蛋红扑扑的,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。我脑子里却不受控制地跳出这个问题。这感觉,挺奇怪的,像是在偷看一部还没上映的、关于她的未来人生的电影。
坦白讲,如果非要一个标准答案,医生和教科书会告诉你,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3到30岁。身体机能处于巅峰,卵子质量最好,产后恢复也快。听起来,像一份完美的出厂说明。
可我,作为一个亲手把一个软软糯糯的小东西,从哇哇大哭喂养成现在这个有独立思想的小人儿的妈,我想说,去他的说明书吧。
这事儿,根本就不是一道简单的生物题,它是一道包含了心理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甚至玄学的……人生综合大题。
我生女儿那年,28岁,卡在所谓的“最佳年龄”里。可我准备好了吗?现在回想起来,我准备好的,仅仅是我的子宫。我的脑子,我的心,我的银行卡,压根就没准备好。
我还记得,女儿出生的头一年,我和我先生几乎是在一片混乱和相互指责中度过的。夜里无休止的啼哭,喂奶,换尿布,我熬得两眼通红,头发大把大把地掉。看着镜子里那个憔顶憔悴、眼神涣散的女人,我无数次问自己:我为什么要生孩子?我那个曾经可以在KTV里唱通宵、可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、可以在职场上拼杀的自己,去哪儿了?
那是一段彻头彻尾的“自我死亡”。
所以,当我想象我的女儿,在未来的某一天,也可能面对这一切时,我的心就揪着疼。我绝不希望她仅仅因为一个所谓的“年龄”,就仓促地跳进母亲这个角色里。
女儿几岁可生?我的答案是:当她真正准备好的时候。
这个“准备好”,可比一纸体检报告复杂多了。
首先,是心理准备。
她得先活明白自己。她是谁?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她的人生,除了成为一个母亲,还有没有其他的梦想和追求?我希望她谈过几次恋爱,轰轰烈烈的也好,平平淡淡的也罢。她要懂得爱与被爱,更要懂得如何处理亲密关系里的那些一地鸡毛。她得明白,孩子不是一件可爱的配饰,不是用来维系感情的工具,更不是解决人生空虚的良药。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,一旦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,就意味着长达数十年的责任和牵挂,意味着你将永远失去那个百分之百自由的自己。这份心理建设,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自我和解,根本顶不住。
然后,是经济基础。
谈钱很俗,但无比重要。我说的不是要大富大贵,而是要有“不慌张”的底气。奶粉钱、尿不湿钱、早教班的费用、生病时的医药费……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。我希望我的女儿,在决定生孩子的时候,不必因为钱,而委屈自己,更不必因此看人脸色,伸手乞讨。她和她的伴侣,应该有能力为这个小生命撑起一片小小的、安稳的天空。这种经济上的独立,带来的,是选择的自由和做母亲的尊严。
再来,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:她身边那个男人,靠不靠谱?
我见过太多“丧偶式育儿”了。妈妈在产房里拼死拼活,爸爸在外面打游戏;妈妈整夜整夜地喂奶,爸爸嫌孩子哭得烦,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睡。生育,从来不只是女人一个人的事。在决定孕育一个新生命之前,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擦亮眼睛,好好看看她选择的这个男人,是不是一个真正的“战友”。他是否发自内心地期待这个孩子?他是否愿意为了家庭学习、改变和付出?他是否能在你最脆弱、最狼狈的时候,给你一个坚实的拥抱,而不是一句“谁家女人生孩子不像你这么矫情”?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我宁愿她一辈子不生。
所以你看,女儿几岁可生?这哪儿有个准数啊。
有的人可能二十出头,心智就足够成熟,伴侣也情投意合,万事俱备;有的人可能三十好几,自己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,稀里糊涂。
年龄,只是一个最不重要的参考项。
我私心里,甚至希望她能晚一点,再晚一点。
35岁?40岁?只要她那时候是快乐的、笃定的,身体也允许,那又何妨?我希望她在那之前,尽情地去体验这个世界,去疯,去闯,去爱,去受伤,去疗愈。把单身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,把二人世界经营得有声有色。
等到有一天,她发自内心地觉得,嗯,我准备好了,我想体验一下做母亲的感觉了。那个时候,才是她的最佳生育年龄。
到那时,我这个当妈的,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。帮她带娃,给她煲汤,听她吐槽。
而现在,看着我八岁的女儿,我只想把她抱得紧一点。宝贝,别急着长大,更别急着去当一个母亲。你的人生,才刚刚开始,精彩纷呈的篇章,多着呢。先去写好你自己的故事,妈妈等着读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