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问我培生几岁开始?这问题,简直就是我们这帮老母亲深夜灵魂拷问的Top 3,另外两个大概是“要不要上XX班”和“学区房到底值不值”。
说真的,每次在妈妈群里看到有新手妈妈小心翼翼地抛出这个问题,底下瞬间就能炸开锅。一派说,越早越好啊,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我家一岁就天天磨耳朵了!另一派就佛系得多,说别焦虑,孩子有自己的节奏,玩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呢?我就是那个从“鸡血派”一路摸爬滚打,最后被现实锤炼成“现实主义佛系派”的典型代表。
所以,关于培生几岁开始,你别指望我给你一个标准答案,比如“三岁零两个月”。我只会告诉你我的故事,还有那些我花了不少真金白银和心力才换来的,一点儿都不官方,但绝对走心的体会。
我家娃,小名土豆,一岁半的时候,我,一个打了鸡血的新手妈妈,看着小区里同龄的娃已经能指着卡片说“apple”“car”,那焦虑感,噌地一下就上来了。于是乎,我火速下单了一整套培生幼儿英语。那叫一个气派,花花绿绿一大箱,感觉孩子的哈佛录取通知书已经到手一半了。
然后呢?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我兴致勃勃地拆开第一本,指着上面那个简笔画小人,用我自以为最甜美、最标准的发音说:“Look, this is Sam.” 我家土豆,眼皮都懒得抬一下,一把抢过书,塞进嘴里就开始啃。啃得那叫一个香。
行,啃书是探索世界的方式,我忍。我换个策略,拿出配套的CD,放给他听。那纯正的英伦腔一出来,土豆愣了两秒,然后“哇”的一声,哭了。他可能觉得这噪音打扰到他研究书本的口感了。
接下来的一个月,那套昂贵的培生,就成了他磨牙、撕扯、以及偶尔垫屁股用的高级玩具。我呢,从一开始的循循善诱,到后来的气急败坏,再到最后的彻底放弃。我甚至开始怀疑人生:难道我家娃在语言上就是个“麻瓜”?
直到土豆快三岁了,有一天,我们一起看《小猪佩奇》的英文版,他突然指着屏幕里的那只泰迪熊,奶声奶气地冒出来一句:“Teddy!” 我当时,真的,眼泪都快下来了。
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——启蒙的重点,从来就不是“几岁”,而是“时机”。
那么,那个对你家孩子来说,刚刚好的“时机”是什么时候?
别去看别人家的孩子,看你自己的。有几个信号,比任何专家的建议都准:
首先,他的母语说利索了没? 这点太太太重要了!一个孩子如果连“妈妈,我要喝水”都还表达不清楚,你就硬塞给他“I want to drink water”,他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。语言系统是地基,母语这个地基没打牢,你在上面盖再漂亮的二外小楼,都容易塌。至少,他得能用中文进行简单的对话,能听懂你的大部分指令。
其次,他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看一会儿书了吗?哪怕只是五分钟。如果他还是那个满屋子疯跑,注意力比金鱼还短的阶段,你非要按着他学分级阅读,那不是学习,那是上刑。亲子关系破坏了,还顺便让他对“书”这个东西产生了心理阴影,得不偿失。
再来,他对书上的“画”是不是开始感兴趣了? 他会主动指着书上的某个东西,“咿咿呀呀”地让你讲吗?这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和图像联系能力已经萌芽了。培生虽然是语言书,但它也是图画书啊!先得对画有兴趣,才可能对画旁边的那些“小蚂蚁”(字母)产生好奇。
所以,综合我自己的血泪史和观察,我个人觉得,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来说,一个比较舒服的、可以开始“尝试”培生的黄金窗口期,大概在两岁半到三岁半之间。
为什么是这个阶段?因为这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和认知能力的一个小爆发期。他们的母语已经有了一定基础,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,模仿能力也超强。这时候你把培生当成一个好玩的游戏、一本有趣的图画故事引进来,成功率会高很多。
注意我的用词,是“尝试”。
别把培生当成什么非完成不可的KPI。它就是一个工具,一个帮你系统性地引入高频词汇和基础句型的工具而已。
怎么用?我的建议是,把它“玩”起来。
别照本宣科地“读”。 你可以指着书里的猫,然后“喵喵”叫,再满屋子找找家里的猫咪玩具。你可以把书里的句子,比如“I can jump”,变成一个亲子游戏,你和他一起跳,看谁跳得高。
把核心词汇做成卡片。 今天的核心是“ball”,那就找出家里的各种球,玩一天,摸一摸,滚一滚,踢一踢。把学习融入到生活里,而不是局限在那本薄薄的小书上。
忘记进度。 今天孩子状态好,咱们可以看两本。明天他只想玩恐龙,那就不看,没关系。英语启蒙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。你因为赶进度而产生的焦虑,孩子是能完完整整感受到的。那种压力,足以摧毁任何刚刚萌芽的兴趣。
说白了,培生几岁开始这个问题,本身就是个伪命题。真正的问题应该是:我的孩子,准备好了吗?我,作为家长,准备好用一种轻松、游戏化的心态来引导他了吗?
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不管是两岁半,还是四岁,都是最好的开始时间。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,就算小区里所有孩子都刷完了牛津树,你也要稳住,耐心陪他玩沙子,看蚂蚁。因为保护那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远比多认识几个英文单词,重要一万倍。
最后,让我再啰嗦一句。培生很好,但它不是唯一。市面上还有牛津树、RAZ等等无数优秀的分级读物。别神化任何一套教材。找到最适合你家孩子脾性的那一款,然后,放轻松,享受这个陪着蜗牛一起散步的过程吧。看着他从啃书,到指着书咿呀学语,再到有一天,他自己拿起一本小书,安安静d静地翻阅——那一刻的成就感,才是这场启蒙里,最闪亮的勋章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