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闹了。拿身份证上那个十八岁的戳印来定义几岁算成生?这大概是本世纪最自欺欺人的笑话。
法律告诉你,十八岁,你成年了,可以进网吧包夜,可以买酒,可以承担法律责任。听起来,多像一个游戏的准入许可。叮!恭喜你解锁“成人世界”地图。可然后呢?然后你就发现,这张地图的导航是坏的,天气预报永远不准,而且补给全要靠自己打。
真正的成生,跟年龄这串冰冷的数字,关系真的不大。它不是一个节点,不是一场仪式,它是一连串的瞬间,大部分时候,还挺疼的。
我想,第一次算成生的瞬间,是你第一次对父母撒一个弥天大谎,不是为了淘气,而是为了“保护”他们。可能是报喜不报忧,工作上受了天大的委屈,电话里却轻描淡写,“哎呀没事,我们领导器重我呢”。也可能是生了场不大不小的病,自己挂号、自己排队、自己听医生那些听不太懂的术语,回头爸妈问起,只说是小感冒,早就好了。从那一刻起,一道无形的墙,就这么立起来了。你不再是那个透明的孩子,你开始有了自己的壳,自己的秘密,自己的,需要独自消化的烂摊子。这道墙,就是成年的代价。
或者,是那个你第一次,真真切切地,独自面对世界的狰狞的夜晚。不是考试挂科,不是失恋。是我一个朋友,半夜急性阑尾炎,疼得在床上打滚,室友都回家了。他自己咬着牙打120,自己签手术同意书。他说,当麻药推进血管,天花板的灯在眼前旋转,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操,原来这就是一个人。没有谁能替你疼,也没有谁必须为你负责。那个瞬间,比任何一张十八岁的身份证,都更能让你长大。
还有更不堪的。真正的成生,是被一堆琐事、账单、和“知道了,马上处理”给硬生生砸出来的。当你开始对水电燃气费的截止日期了如指掌;当你熟练地跟催物业费的阿姨周旋;当你看着体检报告上那些向上的箭头,第一反应不是害怕,而是盘算着买哪种商业保险更划算。恭喜你,你已经是个非常标准、非常无趣、但也非常真实的“大人”了。这份成生的滋味,一点也不酷,甚至有点窝囊,但它坚实。
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成生,是角色的互换。是你突然在某个瞬间,发现那个曾经为你撑起一片天的背影,开始需要你搀扶。是你爸,那个从不服输的男人,问你怎么用手机支付。是你妈,那个记忆力超群的女人,反复问你同一个问题。你心里咯噔一下,那是一种比失恋和失业更沉重、更无力的钝痛。你不能慌,你得笑着,耐心地,一遍遍地教。从那一刻起,你成了他们的主心骨,那个撒谎说“一切都好”的人。你的成生,是以他们的老去为背景板的。残忍吗?这就是生命本身。
年轻时嗤之以鼻的那些“大人道理”,比如“健康最重要”、“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”,突然有一天,像回旋镖一样,啪,正中眉心。你不再嘲笑那些在菜市场为了一毛钱讨价还价的大妈,甚至开始理解她们。你不再觉得那些酒桌上言不由衷的笑是虚伪,你看到了那笑容背后的疲惫和责任。你开始原谅,开始理解,开始闭嘴。这份和世界的和解,或者说妥协,也是成生。
所以,几岁算成生?
它可能是在你终于能坦然地拒绝一场无意义的社交,选择回家躺着的那一刻。
它可能是在你为家人买下一份保险,心里感到踏实的那一秒。
它也可能,是在你痛哭一场之后,自己擦干眼泪,第二天依旧准时起床,化妆,挤上早高峰的地铁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那份不动声色的坚韧,就是你给自己颁发的,成年的勋章。
它不是一个时间点,它是一次次的死亡与新生。你杀死了那个天真的、依赖的、无所畏惧的自己,然后一个背负责任、懂得权衡、藏起脆弱的你,破土而出。你以为你到了,其实,你永远在路上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