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探讨:93几岁生儿子才不算晚?来自同龄人的灵魂拷问

朋友圈又被刷屏了,这次是大学睡我上铺的兄弟。一张婴儿的小脚丫,配文:“欢迎太子爷驾到”。我,一个标准的93年生人,盯着那张照片,拇指悬在点赞键上空,迟迟没按下去。心里头,五味杂陈,像打翻了一瓶过期的调味酱。

说真的,93几岁生儿子?这个问题,最近像个幽灵,总在我脑子里晃荡。以前觉得这事儿离我十万八千里,我们这代人,不都还在自称“宝宝”吗?怎么一转眼,就到了要“生产”下一代宝宝的年纪了?

太快了。真的。

身边的人,像是接到了什么神秘指令,开始扎堆结婚、生娃。前脚还在KTV里一起嘶吼“死了都要爱”,后脚就在家族群里晒娃的满月照。搞得我这种还单着的,或者结了婚还在享受二人世界的,像个异类。过年回家,七大姑八大姨的火力焦点,从“有对象没”光速切换到“打算什么时候要啊”,那感觉,堪比年终述职,KPI就是你的肚子,或者你老婆的肚子。

我一个哥们儿,也是93的,儿子去年生的。上次聚会,他顶着俩黑眼圈,头发乱得像鸟窝,浑身一股奶味儿,跟我说:“兄弟,千万别轻易当爹,这玩意儿,是元神和钱包的双重浩劫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熟练地从妈咪包里掏出奶瓶,兑水,试温,动作行云流水,眼神却空洞得能跑马。

我看着他,突然就破防了

我们这代人,太难了。我们是看着互联网长大的,见过世界的广阔,也知道自己的渺小。我们不像父辈,他们那会儿,结婚生子是人生默认程序,到点就运行。我们呢?我们想得太多。

首先,钱呢? 这不是矫情,是现实。一个孩子,从嗷嗷待哺的碎钞机,到会走路的奢侈品,再到行走的“教育金”,哪一步不需要真金白银地砸?看看那些天价学区房,看看那些五花八门的兴趣班。我不是说非要给孩子最好的,但至少,不想让他因为我的经济基础不够,从起跑线就开始瞻前顾后吧?我连自己想换个新手机都得掂量半天,拿什么去给他一个确定的未来?

然后,是精神准备。我扪心自问,我还是个孩子啊。我还会在深夜里打游戏打到天亮,会因为一部电影哭得稀里哗啦,会因为老板的一句批评emo一整天。我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,怎么去引导一个全新的、纯净的生命?把他带到这个内卷到极致的世界,然后跟他说“你要加油哦”,这事儿,怎么想怎么有点不负责任。

我怕啊。我怕半夜三点被一声啼哭惊醒,从此再无整觉。我怕面对他天真的提问,我却给不出一个像样的答案。我更怕,我无法成为他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“超人爸爸”,而只是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、疲惫的中年男人。

当然,也有人说,想那么多干嘛?船到桥头自然直,孩子生下来,你自然就会当爹了。

或许吧。

可我总觉得,生命不该是一场“想当然”的赌博。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,不是我们用来证明自己“来过”,或者满足长辈期待的工具。把他带到这个世界,就得对他负责到底。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93几岁生儿子

30岁?35岁?还是等到功成名就的40岁?

我觉得,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。年龄,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标尺。什么时候你觉得,自己不再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,而是能真正撑起一片天、去庇护另一个弱小生命的“大人”了;什么时候你觉得,你的钱包和你的内心,都准备好迎接那场甜蜜的“浩劫”了;什么时候你看着伴侣的眼睛,能确定你们将是并肩作战、永不退缩的队友了。

那个时候,就是最好的时候。

可能那一天,我32岁,也可能,我38岁。谁知道呢。

在那之前,就让我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吧。至少,先学会给自己的人生负责。这,大概是成为一个好父亲的,第一步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